胖熊NET,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!

最新更新文章排行手机版

胖熊NET!

热门搜索:
当前位置: > 母婴

2人隐瞒行程被立案,掩饰隐瞒犯罪数额认定

时间:2024-05-18 07:02:02人气:60作者:用户投稿

2人隐瞒行程被立案

动员同事去报行程。如果有同事隐瞒行程,要动员他赶紧去报行程,不要隐瞒,否则后果很严重。尤其要特别提醒他,隐瞒真实行程及病情不报涉嫌犯罪,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,危害公共安全的,依法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,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,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;致人重伤、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,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、无期徒刑或者死刑。

掩饰隐瞒犯罪数额认定

4月14日,《人民法院报》刊发了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则公告,发布了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〈关于审理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、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〉的决定》,该决定于4月15日起施行(以下简称《解释》)。

对于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、犯罪所得收益的刑事案件,在2015年5月,最高人民法院曾发布过一次司法解释。

2015年版的《解释》第一条提到,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、转移、收购、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、隐瞒,并满足条款中的五种情形的,以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、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罚。

其中第一种情形为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,也就是明确了一个以数额为主,兼顾其他情形的标准,将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、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基本数额标准设置为“三千元至一万元”。

根据2015年版的《解释》,对于“三千元至一万元”这一数额标准,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并不统一,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,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,在三千元至一万元幅度内,确定本地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。

而此次最新的《解释》将此情形删除,即该数额标准不再适用,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入罪标准;并明确表示,人民法院审理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、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,应综合考虑上游犯罪的性质、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节、后果及社会危害程度等,依法定罪处罚。

此外,2015年版的《解释》规定,行为人为自用而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,财物价值刚达到上述提到的数额标准,认罪、悔罪并退赃、退赔的,一般可不认为是犯罪;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,应当酌情从宽。

不过,最新《解释》将此条款删除了。

《解释》规定,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构成本罪的,认罪、悔罪并退赃、退赔,且具有三种情形的,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,免予刑事处罚。

此三种情形为: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;为近亲属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,且系初犯、偶犯的;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。

标签: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123@。cc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